

这首稼轩的名作,其境界与艺术高度不用我饶舌。王国维早已把它评为了境界的“第三重境界”,也就是最高境界。然而关于这首词的理解,我肯定相信有很多人曾像雕月一样的模糊过,甚至都是人家说怎样就怎样,少有人去真正读懂过它。这几天雕月有空就读这首词,已不下十数遍之多,终于算是把“心结”解开了。有鉴于此,为了让跟我一样喜爱诗词和稼轩的诗友们真正明白:大家之所以是大家,必有其不凡之处的道理。今天跟诗友们来说说我曾经的疑惑。
词的意思,前人作过很多解析:上片写元宵夜的景色繁华,下片写“人们”的美丽和快乐心情。从开始到下片第二句都没有疑义。问题自第三句“众里寻他千百度”开始。那我问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他”究竟指谁?
1,如果说是指作者的意中人,那为什么会出现寻找千百度的情况?如此美好之元夜,他们不应该像街上那些人一样的相约好,而牵手也笑语盈盈香满路吗?所以,这于理不通。
2,如果说“他”是“她”,因为被作者弄“丢”了,而特意的于元夜来寻找(这是绝大部分读者的理解,也是人们喜爱这首词最大的原因,把这首词当成了“爱情歌曲”),那么后面不是在“灯火阑珊处”找到了吗?那他们不就又可以“王子与公主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了吗?为什么还会有近千年的遗憾感叹?(当然,实际上是作者的痛苦留在了作品中。)这也于理不合,更与词中前面所描写那些一串串的美好不合。如果只是这么简单,那这首词也就是太一般般了,必将沦落为一首阿哥阿妹小情小调的三流作品,更还说什么“第三重境界”。所以,这也于理不通。
3,前人有人也说了,“他”是指作者本人。那么最大的问题来了:既是作者本人,为什么会“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什么?这不纯粹是没道理吗?不纯粹是乱写吗?怎么也不至于出现这种思维:前面作者都叙述了亲眼看见的一系列繁华景象,作者就在面前,就是主人翁,怎么还会“众里寻他”?而且还“千百度”的寻找?谁能告诉我?这!这才是重点,这才是这首词最大的疑问,和艺术魅力所在。
带着这些疑惑,我无数次的阅读以求寻找答案,也阅读了前人无数的赏析,然而一直也没找到前人有能让我信服的答案。直到昨天,我才豁然开朗,原来雕月无意中也用同样的手法隐藏过“主题”而创作过一首词,那就是雕月的《清平乐?春来又走》。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今天雕月暂不说自己对稼轩此词中“他”的理解,究竟是指谁。诗友们先就你的阅读理解说说看?看看有没有人真是读懂了的,有没有人能彻底的解开上面三个疑问?而不怪雕月在此故作唬人之语。师友们在说出你的理解时,最好说出理由。你要是能说清楚,那你才是真正的善读者,也才真正的解诗之高人。

★★★ 下 篇 ★★★
【读懂古诗词有多难?“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读懂了吗?

全词共13小句,前面9小句都在极力渲染元夜的繁华和热闹,以及人们的开心和得意。这些,单要说艺术性有多高,或这词写得有多么好,那还真是抬举他了。大家试想,这样的锦词堆集来描写景物和叙事,不要说他,就是唐宋半数以上的诗词名家都可以做得到的。所以,聪明人一定想得到,这些,绝不是他的重点。果不其然,大家是被他“套路”了,真正的后着来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苦苦的“找呀找呀找呀找”,都没看见他;猛然回头一看,原来那家伙正站在,灯光朦朦胧胧的街角落……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辛小哥哥是在找“她”,也就是找情人。请注意,此时的辛同学刚进入最迷人“大叔”行列,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多金,别不信,其“别野[捂脸]稼轩”即可为证。那么,土豪过元夜,自然是早早约好了阿莺阿燕了,怎么会一个人傻哩巴叽的满大街寻找?而且根据后来他的一系列作品可得知,在那段岁月里,他并没有藏“娇”,并没哪个小姐姐让他失魂落魄。况且,如果是真的失魂落魄的在找人,他还会有那闲情逸致写出前面那9句元夕繁华吗?所以说:文中的“他和那人”不应该是某位小姐姐。
那雕月昨天说了,如“他”是指辛弃疾自己,为什么会写这句“众里寻他千百度”?不通不通!自己就在看元夜的繁华,还炫了9句美死人的文彩?
答案就是:
辛小哥哥被冷水泼清醒了,他也痛苦,他更迷茫,他甚至恨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清醒呢?我为什么不像那些趋炎附势的朝臣一样也去巴结赵家哥哥呢?不行,我也得随大流,我也得让自己成为一个普通人,我也得去巴结赵家哥哥。好,就这样决定了,以后我一定要随大流(自己暗暗说了千百次,这就是词中“千百度”的真正意思;当然,也为千年后的今天贡献了一个响当当的“百度”名字)。可是结果呢?没!没!千百度的于众里寻找,也终究没在“众里”(大流)找到这个家伙。蓦然回首(其实这句话是幌子),原来这家伙在灯影朦胧处静静的看着元夜这一切。
事情清楚了吧?之所以写“众里寻他千百度”这句,这才是他的高明之所在,其中含的信息量就是:我千百回的想让自己也麻木,想让自己也随大流,可是“臣妾做不到啊”……明贬暗褒自己的出尘不染,明贬暗许自己的孤高傲崛。
为什么会这样写呢?试想:
你们这些庸俗的人啊,你们就灯红酒绿吧,你们就跟赵家哥哥一起“元夜party”吧,北方的狼群还在肆虐,大半个国家都被狼崽子占去了。老子就在“灯火阑珊处”静静的看着你们,我鄙视你们!
请问,他能这么写吗?他敢吗?他要这么写,还不要说赵家哥哥,就是路人甲路人乙也会打湿他。所以,他才没这么傻。这就是他这篇“青玉案?元夕”的重点:“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闪亮登场的精心设计。
综上所述:《青玉案?元夕》中的“他”和“那人”就是辛弃疾自己,一个心痛家国破碎而无能为力,更悲痛欲绝,但打死也不同流合污的辛弃疾自己。
雕月说多了,该收工了。还是以一首小诗作结吧,谢谢大家的阅读,祝诗友们诗联愉快!
恨自清醒不合流,千回买醉白伤头。
寻他众里难如愿,空抱一腔家国仇。
2020.06.23.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zibang.com/9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