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薇在淘宝卖货,背后是马云和柳传志,这点有人讲过了,立华我也就不再多说。
伴着窗外的夜色,喝一口热乎乎的花茶,又到了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
坐在键盘前,和读者朋友们聊聊天吧。
读者朋友可能有搞电商的,可能也不是搞电商的,对淘宝里面的事情不太清楚。
淘宝网刚刚做起来的时候,是作为解决就业的补充平台出现。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租门店肯定是不可能,就干个网店,收入也过得去。
后来逐渐的,由于平台作为和商家作为的摩擦,平台逐渐从万紫千红变成了垄断市场。
头部效应开始出现,国网有个易趣网,有个亚马逊,都没有这样的情况。
这个事情能出现,首先离不开中国人民的智慧,商家对产品,平台对商家,有个推送的算法。
勤劳智慧的中国的人民,总能找到各种空隙去钻,就好比这个淘宝的推送制度,逐渐开始失灵。刷单的办法一出现,从小作坊搞到了如今的产业链。
小的刷单机构首先内卷了起来,原来是小作坊小打小闹,后来的一年头部能赚几十万,到如今刷单赚百万算中等规模。
刷单这种钻空子行为,把淘宝的单量刷了上去。虽然算法失灵,但是从此以后淘宝的数据变好看了。所以淘宝方面的负责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刷单本质是为了流量,打击刷单又会影响到表面上的营业额,淘宝的高层一合计,既然商家刷单是为了流量,与其让机构把钱挣了,不如我们自己卖流量。
谁说淘宝做不了社交?那是做不了不挣钱的社交,挣钱的社交做的很好。
你也要流量,我也要流量,于是商家进入了内卷。一开始商家都挣钱,刷单的挣大钱,后面不刷单的商家发现不搞这个不行,也开始刷单。
你也刷单,我也刷单,实际上相当于谁也没有刷单。这时候商家开始人均充值,内卷循环一出来,就形成了烧钱循环。
就像是外卖和网约车百团大战一样,一旦商家进入了内卷循环,烧钱大战,就变成了钱就是流量,流量就是钱。
没钱?没钱就要被耗死。要么就退出内卷循环,也没啥增量,好死不死苟活。
一旦烧钱大战,参与的小商家直接顶不住了。于是兼并越来越严重,逐渐搞出了黄薇。
这就叫系统设计一开始就有问题,后面发现问题,不寻思怎么把系统补丁打上,把风气扭转过来。
反而琢磨着去利用漏洞,竭泽而渔。
这就不好,迟早要出问题。头部流量过于聚集,解决不了就业,也解决不了商业,既然你不去寻思解决民生问题,那我们也只能解决几个富豪。
商业平台的搭建,系统设计是最重要的工作。这个道理区域治理如是,国家治理如是,国际秩序,亦如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zibang.com/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