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氏与和氏,这是帝尧时期最为著名的两大家族,主流的说法,羲氏和氏四兄弟,乃重黎之后,历象日月星辰,掌春夏秋冬四时,更位居尧帝四岳之职。
这里说一下四岳这个职位。
关于四岳究竟是何官职,四岳究竟是一个职位,还是四个职位,在任何书籍中都没有任何记载。
有说四岳是四个人的,有说四岳是一个人的。
同样,也并没有任何书籍指明过羲氏与和氏四兄弟,乃是尧帝四岳。
但是纵观各类文献资料的记载,虽然都没有明指,但都或多或少的默认或者暗示羲氏与和氏乃为尧帝四岳。
那么四岳是什么官职呢。
同样书籍中也没有说明,古人只推测,四岳在外为方伯,在内为尧臣。
这方伯就很厉害了。
如果以尧帝的统治中心为国家的话,那么方伯就是在尧帝统治范围之外的诸侯,虽然名义上为尧帝之臣,但实际上却是与尧帝同起平坐的诸侯长。
正因为如此,四岳拥有极大的威望与权力,甚至可以左右尧帝的政策方针。
甚至尧帝在决定治水人选的时候,都得以四岳的意见为重。
那么身为四岳的羲和究竟是何出身呢。
第一种看法,羲和乃是重黎之后。
为什么说羲和乃是重黎之后。
这要从羲氏与和氏的职责来说。
按照尧典的记载,羲和的职责历象为日月星辰,分四时春夏秋冬。
什么叫历象日月星辰,就是每天看太阳,看月亮,看星星。
为什么要看这些东西。
因为在上古时代,并不像现在这样,你看看手机就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别说手机了,那时候的人连挂历都没有,那时候的人要想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节,就得看星星的方位,月亮的圆缺,才能判断春夏秋冬。
那么判断春夏秋冬有什么用?
当然是用来种地啊。
羲氏与和氏的职责恰好与重黎相同,要知道重黎一族从颛顼时代就一只从事这门职业,可以说是祖传技艺。
所以以此来判断,羲氏与和氏乃重黎的后人。
第二个说法就比较乖僻了。
这个说法是羲和两族,来自于帝俊的妻子常羲与羲和。
在山海经中,常羲与羲和是生了十二个月亮,十二个太阳的的女神。
跑去神话传说的角度,这十二个月亮,十个太阳,代表着的正是最早的天文历法之一,干支纪年法。
(当然,这只是推测,干支纪年法是如何以及何时诞生的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
那么常羲与羲和又与尧帝时的羲氏与和氏又有什么关系呢?
众所周知,在上古时期,人们的名字都是名在前姓在后。
所以常羲与羲和,用现在的叫法,她们的名字则用该是羲常与和羲。
这正好与羲氏与和氏的姓氏相符。
再加上羲氏与和氏历象日月星辰,掌管天文历法的职责,从这个角度来推测,羲氏与和氏上就是常羲与羲和这两个母系氏族繁衍下来的后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zibang.com/4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