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有个怪老头,不仅养牛不用花钱,而且一年净赚上亿元,他养的牛整日吃垃圾,顾客却还挤破头抢,不仅如此他还把牛粪当成宝,并借此搞出了一套独特的生态养殖。
这个想法奇特的老头,究竟是如何凭借养牛发家致富,并成为当地的一个传说呢?

老头名叫黄炳权,本是个身家上亿的大老板,却放着好好的办公室不做,跑去小山村里养起来牛。
并且他养牛的方法还别具一格,成本只有别人的一成,在同行人眼里简直就是不花钱,最奇怪的是,他的牛一养就是五年,好不容易可以出栏了,黄炳权却说什么都舍不得卖。

可就算是这样,别人一头牛只能赚三四千元,黄兵权的一头牛却足足净赚六万元,一年的销售额就高达上亿元 ,今天我们便一起来回顾,养牛大王黄炳权的传奇经历。
其实黄炳权并不是靠养牛发家,他最先做的是珍珠蚌养殖,1995年黄炳权利用家传酿酒手艺办起了酒厂,珍珠蚌肉就是他酿酒的一味重要原料,酒的畅销让他一年收入上亿元。

为了保证蚌肉的质量,他在2005年收购了一家废弃的珍珠蚌养殖场,亲自搞起了珍珠蚌养殖,顺便还做起了珍珠生意。
与此同时,黄炳权的酒厂也越做越大,一个月产出的酒糟就有五十多吨,光靠处理给养猪的农户,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的需求,因此如何完美处理掉这些酒糟,就成了黄炳权的心头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炳权听说牛每天要吃八十斤草料,觉得或许能用牛来处理酒糟,于是便决定办一家养牛场。
可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觉得他是疯了,就连妻子和女儿也是百般阻挠,明明做着众人眼里的高端行业,却偏偏要和牛粪淤泥混在一起,搁谁谁也不能理解。

可黄炳权却一意孤行,认真办起了养殖厂,还将这份事业做大做强,因为他养牛成本低 效益高,别人一头牛利润在三四千元,黄炳权养一头牛却纯赚六万元,众人因此戏称他为牛魔王,黄炳权为何能将养牛事业做的如此成功呢?
答案就是他善于思考,一开始养牛的时候,黄炳权先是到各大养殖场参观学习技术,可转遍了广西各大养牛场之后,他却发觉了其中的猫腻。

那就是为了养好牛,各大养殖厂不惜下血本,买来最好的饲料,甚至给牛听音乐按摩,只为了让黄牛的肉质更加鲜美。
可黄炳权却偏偏不这么想,他认为想要赚钱就必须降低成本,花的钱越少养牛就越成功。

2006年黄炳权建起了养殖厂,一般的酒糟为固体酒渣,可黄炳权的酒糟是米酒产生的液体酒糟,怎么才能让牛爱上这样的酒糟呢?

首先黄炳权另辟蹊径选择了印度奶水牛,这种牛食谱较杂 ,相比起来更加容易接受酒糟,而且它深受广东人喜爱,更容易打开销路。
可让黄炳权没想到的是,这种牛竟然也不吃液体酒糟,这可把他急坏了,可牛都已经买回来了,只能继续想别的办法。

于是他把酒糟和草混在一起,让奶水牛慢慢适应,好在这个方法最终起了效果,不久之后,一头奶水牛一天就可以帮他消耗十斤酒糟。
而且酒糟内含有一定的酒精,奶水牛进食后就像人喝了酒,但它们并不会耍酒疯,而是安静地趴在牛棚里反刍,这也让它们的皮毛更加光滑柔顺。靠着酒糟,黄炳权省去了百分之七十的养殖费用,这让他赚得盆满钵盈。

2008年12月,黄炳权的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一千头,就在奶水年要产小牛之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广西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低温天气,接续一个月温度只有2、3度,要知道奶水牛不耐低温,气温低于十度便不肯进食,甚至有可能会被冻死。

而就是这场冻灾,让黄炳权打开了思路,同时也做出了许多荒唐事,为了不让牛被冻死,黄炳权心一横,买来柴火给牛烤火,一烤就是四十天,别人背地里都说他是有钱烧的。
而他做出的荒唐事可还不止这一件,因为气温低草料产量不足,黄炳权就突发奇想,拉来好几吨花生壳给牛吃,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下不仅坑坏了牛,也坑坏了养殖厂的员工。

因为花生壳木质素比较高,牛进食过多就会导致便秘,牛被憋得十分狂躁,黄炳权见大事不妙,又想出了一个馊主意,那就是让员工给牛掏屎,养牛的一下变成了掏屎的,不止员工,就连牛一时也有些难以接受。
好在这场风波最后有惊无险地过去,还成了员工口中的一段笑谈,危机虽然过去了,黄炳权的脑子却始终没有闲着。

冬季草料一直十分短缺,可花生壳又不能当做牛的全部主食,到底该给牛吃些什么呢?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水果加工厂里的果壳,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黄炳权决定尝试给牛喂果皮,员工闻言纷纷反对,怎么能给牛吃垃圾呢?要是吃坏肚子那损失可就惨重了。

但黄炳权执意想要折腾,不久后就拉来一大车果皮给牛吃,没想到这次又把牛给折腾得不轻,因为菠萝中含有大量菠萝酶,这种物质会腐蚀牛的口腔,导致它们集体生了口疮。
牛因此好几天不敢进食,一张嘴就疼得眼泪汪汪,而且果皮不易储存,没几天就会腐烂,发臭变坏引来一堆苍蝇寄生虫,对养殖厂的环境卫生极为不利。

但就在大家以为这条路行不通时,黄炳权又开始瞎捣鼓了,他通过菌种让果皮发酵,发酵后的果皮会在十几天后变干,新的果皮拉来后又不断和干的混合,这样的果皮可以储存好几年,而喂食时只需和其他饲料掺在一起就可以。
如此算下来,黄炳权的牛的饲养费用,从每天22元直线下降到了3元钱,一开始加工商还不愿和黄炳权做生意,因为果皮的利润实在太低。

可后来大家一听他要的量,纷纷和他抢着合作,不给钱也十分乐意。因为果皮很容易变质,加工商处理起来费事费力,将它们交给黄炳权也算是一种双赢。
2010年,黄炳权的养殖规模达到了两千头,而这大部分都是母牛,眼看牛的数量越来越多。可黄炳权却始终舍不得卖,可谁都不曾想到,就在五年后,这些牛的身价又翻了一番,黄炳权单靠养牛每年就能收入上亿元。

2010年4月,黄炳权突然承包几千亩的废弃盐场养海鱼,还花了花了上千万修筑海堤,原来他是想要用牛粪来养石斑鱼,为此很多人都觉得他是痴心妄想。
很多养鱼户对这种东西都是避之不及,生怕他们污染了水质,可黄炳权却一头扎进里面不肯出来,其实他也不是想一出是一出,而是经过慎重思考之后做的决定。

原来黄炳权并不是直接用牛粪喂鱼,而是将牛粪发酵除去氨氮之后,堆放在鱼塘边,随着雨水缓缓渗入鱼塘,这就给池塘里的藻类提供了营养。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小鱼有了吃的就能很快成长,这样一来又给大鱼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如此循环下去,一条强大的食物链就此形成,靠着这些鱼,黄炳权每年又能多收入两百多万元。

2013年,黄炳权的奶水牛养殖规模达到了四千头,每年出栏数量高达五百头,黄炳权为此特意找到了广东的收购商,因为他的牛用果皮饲养,肉质十分鲜嫩,每头牛的售价卖到了两万元。
与此同时,同时黄炳权还在牛奶上下功夫,奶水牛产的牛奶比黑白点奶牛浓度高,黄炳权利用这种牛奶的浓度优势做成奶酪,一斤就能卖上150元,这样下来一年又多收入100多万元。

眼看前景大好,黄炳权却突然鱼也不多养了,牛也不愿意多卖了,整日围着成堆的牛粪转悠,大伙一度都觉得他疯了。
原来黄炳权的牛每天都能产出一百吨牛粪,为了解决这些牛粪,黄炳权向农业的科研人员请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再次将牛粪变废为宝。

黄炳权通过发酵让牛粪变成肥料,从而让上面长出了菌类,而且这种菌可不得了,每吨价值三千元,黄炳权借此又多了一笔收入。
细细算下来,黄炳权的牛养殖三年出栏,养殖成本却不到四千元,一头牛卖两万,利润就有一万六,更赚钱的是一头牛每天产生八十斤粪便。

这些粪便发酵出来的有机肥一年就有14吨多,一吨3000元,一头牛产生的有机肥就能卖四万多元,牛肉加上有机肥,一头牛产生的效益就达到六万多元,一年销售额上亿元。
除此之外他还利用菠萝酶,溶解珍珠蚌壳给牛补钙,又给他一年节省上百万。

如今年近七十的黄炳权,依然在创业的路上不停奋斗着,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把污染变成财富是他最大的梦想,而他也真真切切将这件事落到了实处,看完黄炳权的故事,不知屏幕前的各位有什么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zibang.com/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