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自学?
这两天,我看不少地方在转发一张图,大意是某视频网站要求各位创作者下架K12学科类的内容,不仅仅是新内容无法过审,也会陆续下架存量视频。
有网友恶搞地将其表述为:此举是为了杜绝“恶意自学”。

我看到,不少转发这个内容的作者,对此多持批评态度,什么不让大家学习啦之类的。
我谨慎一些,不打算只凭一张网传的图片就下结论,所以去找了一些相关的内容,了解了更多背景,不敢说一定是全貌吧,但最起码更立体、客观一些。
下架K12内容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网传图片中的这个平台,应该是个小平台,因为大平台早就有过这类动作了。
去年9月,也是“双减”刚刚实施后将近两个月,抖音、淘宝、快手这些大平台就已经下架K12学科课程了,原因是没有学科培训许可证。

到了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各大平台就已经明确了,各位创作者不得发布与“双减”政策相悖的内容。

很多吃瓜群众瞎起哄,乱吵吵,也大多是人云亦云,什么不让孩子学习啦,有不会的内容怎么办啦之类的,但这类观点都未经思考,也经不起推敲。
下架相关内容,要么是没有学科培训许可证,要么是有与“双减”政策相悖的地方,并不是一刀切的。
下架得对
平台创作者发布的视频,基本都是有播放收益的,一般都是依靠广告收益,或者带货,但是根据相关通知,各平台是不能发布校外培训广告的,校外培训机构也须注册为非营利机构。
所以,快手等平台的通知里才会说:如发现以“学科教学”等内容作为核心看点进行盈利的行为,将作出处理。

再说,现在很多平台上开设账号的,都是公立学校的老师,他们应该也是不能开展校外培训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校内教学。
除了这些问题以外,周末、节假日、周内的21点以后,都是不能补课的时间段,而这些视频却是可以不受限制地点播,这当然也是不行的。
从各个平台的声明可以看出,下架、整顿K12相关内容,是有理有据的。

当然,家长未必能接受,也未必愿意接受。家长想的只是让自己孩子抢跑,能超过其他孩子就行,别的无所谓,所以对这类减负、下架的动作批评声较多。
再加上有些地方的动作确实显得有些夸张,更是让家长愤愤不平。比如要求学生签署承诺书,承诺不补课,否则计入诚信档案,可能影响未来工作、购房。

有官方课程平台
其实,也不用非得找私人补课,官方就有课程平台嘛。
当初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地方学校都停课上网课,教育部组织了一个国家中小学网络课堂,现在更名为“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各个年级的课程都有。

大家看的时候注意保护视力。
去年年底,北京教委官宣推出官方补课平台,具体的形式有四种:1对1实时在线辅导、一对多互动课堂、问答形式、微课(即老师把自己认为讲得好的内容做成视频课程,上传至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浏览)

这基本涵盖了培训机构的补习形式,其他地区说不定也会效仿,补课问题是不是能解决,或者至少解决一部分?
结语
堵住补课这一端,中考升学率这一端,也要放开,比如浙江,就提出了:拓宽高中段学生升学渠道,扩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

这才是共同富裕应有的样子啊。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zibang.com/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