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对于毕业生的意义不言而喻,我们普通人那么努力地求学,最后无非也是想要在职场获得一席之地,不枉寒窗苦读的付出。
但有时候学会做选择也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能紧跟发展趋势,进入势头好的行业,付出同样的努力,工资往往更多。新兴的职业给了很多毕业生新的机遇,也令不少大学生感到羡慕。但高薪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辛苦。

部分“大厂”每周工作时间排名,榜首是真的辛苦
评价一份工作的好坏,我们首先想到的常常是待遇,但这可能比较片面。仔细想想,我们毕业以后人生中相当多的精力会用在工作上。
可是一个人的责任却不仅在此,还包括对家人和学生的照顾。所以,时间和任务量同样是重要的参考指标。我们来看看一些毕业生的状态。

网上有人根据在职者提供的信息,归纳了部分名企每周的工作时间排名,上榜的均超过50小时。很多人的印象里,阿里属于比较严格、工作节奏快的企业。
实际上相比之下,51.9小时的水平,已经还算比较人性化了。很多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华为,则是54.2小时,排名第8位。
字节公司的平均时长在55小时以上,排在第五位。其实这还不算最多,如果在“前三甲”工作,加班会更多。尤其是榜首,平均每周要62小时,毕业生是真的很辛苦。

其他具体的情况,读者们可以看图,这里不详细说明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行业的大学生普遍工作任务较多。
很多同学看完以后表示,难怪看到办公室有沙发、咖啡等看起来不错的“福利”。其实往往是因为大家在工位上的时间比较长。

看完叫人感慨,名企的高薪并不好拿,跟事业单位对比鲜明
每当毕业季前后,总是能看到很多优秀的大学生争相应聘互联网大厂,毕竟工资水平和办公环境确实要优于很多行业。
特别是学习计算机、大数据等专业的同学,部分关键岗位的月薪可能是普通毕业生的年薪,真的非常有吸引力。不过看到工作模式,也难免叫人感慨:名企的高薪不好拿。

有人在跟同学聚会的时候,感受到了这种工作跟事业单位工作的鲜明对比。后者虽然收入没那么多,但工作模式确实显得很人性化。
周末双休、节假日完全按标准来,这就不用说了。平时工作节奏也比较缓和,可以准时下班。这方面或许刚毕业几年时,大学生体会不到太多优势。

但有娃以后,会感受到差别越发明显。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和陪读,难怪很多学霸的家长是体制内的员工。
名企跟事业单位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对老员工的容纳能力。很多学习计算机的学长,在高考季会劝告考生们,慎重选择这类专业。
正是因为这个行业里少有岁数很大的工程师,精力没有新来的毕业生旺盛时,就很容易被取代。但事业单位里则很少需要考虑这样的问题,这就是编制的优势啊。

大学生选择这类企业,也需未雨绸缪,考虑以后改行的可能
不管怎样,每个毕业生会根据自己的倾向有不同的选择。有人愿意在名企发挥特长,有人宁可放弃优厚待遇而在“独木桥”式的编制考试中争取上岸。
需要提醒大学生的是,选择互联网企业,虽然眼前的待遇很有吸引力但也需要未雨绸缪。这类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新的毕业生优势明显。

所以老员工被替代的情况很常见。就像之前某企业,一边大量减少在职的往届毕业生,一边又提前启动新一轮的校园招聘。
所以,大学生选择这类岗位,可能需要做好以后换工作甚至改行的准备。当然,很多同学可能也早已深知这样的规律。

尽管如此,这类工作依然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包括不少985院校的毕业生也愿意应聘。说明在待遇方面还是要胜过很多行业。
有更多的同学开始抱着“先在这个岗位赚钱”的心态来入行的。就算是其他工作,除非是带编制的岗位,谁又能保证工作多年不会改行呢?
【话题】你羡慕这种工作吗?(图片来自网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zibang.com/1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