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月 21 日,小红书被曝大规模裁员。有多位小红书员工在脉脉上爆料,称突然遭到公司裁员,没有丝毫沟通的余地。据媒体报道,小红书此次裁员比例达到 20%,涉及销售、电商、设计等多个部门。
在相关传闻疯狂发酵之际,小红书紧急辟谣,表示所谓的大裁员不过是正常的年度绩效盘点和人员汰换,整体比例在 10% 以内。不过对于具体裁员部门、员工赔偿方案等细节,小红书并未一一作出回应。
事实上,在被曝裁员之前,小红书一直在扩招,尤其是开发、产品、运营等岗位。有数据显示,2021 年秋招季,小红书面向全国各大高校发放了超过 1000 份 offer,平均月薪过万,算法、前端开发等热门岗位甚至提供最高 25 薪的诱人条件。
内容社区的商业化是小红书谋求盈利而不得不解决的一道难题,对此,小红书一边扩大社区容量,将触角伸到更多垂类社区;另一边不断加码电商直播等业务,旨在寻求第二增长线。而此次裁员潮的爆发,或许说明小红书 IPO 前的变现尝试已经露出了失败的迹象。
2亿人的生活经验,都在小红书
小红书的创始人瞿芳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小红书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现代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当一幅画卷在你面前缓缓展开,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有趣,但又是如此不同。”

小红书创始人瞿芳
回顾小红书在 2013 年创立之初,它的定位还是一本“海淘购物攻略”,刻下了“购物”“女性”“美妆”的烙印。如今 9 年过去,从最开始的“找到全世界的好东西”,到“全世界的好生活”,再到“标记我的生活”、“你的生活指南”,小红书几次更新的 slogan 彰显了它不止步于种草带货,更在于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理念,打造生活方式社区的发展规划。
从内容本身来看,小红书也从最开始的图文逐步进阶至短视频、直播等形态,用户 UGC 内容也从过去的美妆种草扩展至包括滑雪、音乐、萌宠等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享,以及“有用”“好用”的考研、求职类学习经验帖。如今,小红书用户已经习惯通过搜索获取需要的信息,平台的用户黏性也在进一步加强。
截至 2021 年 11 月,小红书 MAU 已达 2 亿,其中 72% 是 90 后,50% 的用户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普遍而言,这部分用户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同时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基于其 B2K2C 模式的低成本高效种草和用户群体较强的审美能力和消费水平,以及近年来在视频和直播内容赛道的发力扶持,新消费品牌也乐于将小红书作为冷启动时期的首发阵地,比如成立 3 年就成功上市的国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
彼时国内新消费赛道风头正盛,投融资消息不断,“钱景广阔”的小红书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据悉,小红书已完成多轮融资,最近一次是在 2021 年 11 月完成的 E 轮 5 亿美元的融资,由淡马锡和腾讯领投,阿里等老股东跟投,投后估值高达 20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265 亿元。
近两年,小红书也多次传出冲刺 IPO 的消息,组织架构上已进行多番调整。例如在 2021 年 3 月,前花旗集团 TMT 投资银行部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杨若加入小红书,担任公司 CFO 一职。
从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来看,大部分投资?看好的并非是企业当下阶段的营收规模和盈利水平,而是企业的模式是否能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小红书核心业务的造血能力,仍是其稳健发展的一大隐忧。
要钱还是用户?小红书来到天平的两端
对于品牌方来说,小红书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种草机”、是一片挖掘流量和利润的理想沃土,品牌方们对于常规的种草套路也早已烂熟于心。据悉,许多媒介公司在小红书上最常用的推广方式,就是在多个微信群中招募,商家统一配餐,博主集体探店拍照打卡,然后维持一个月左右的轰炸式宣传,简单粗暴。
然而,推广软文数量的增多理所当然地干扰了用户的正常使用,不仅是用户体验感下降,越来越多用户对小红书笔记的真实性也开始存疑,甚至将其作为一个排雷的参考。

或许是注意到了用户的反馈,小红书在去年底开展了“虚假营销”治理专项行动,并在今年 4 月份上线“品牌违规扣分管理规则”,累计封禁 81 个问题品牌和线下商户,处理违规账号 5.36 万个,还对涉嫌从事“虚假种草”、“代写代发”等 4 家平台和 MCN 机构提起诉讼。
但就目前来说,小红书的这些整治行动和规划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对于小红书而言,要保留自发种草的属性,就不能太商业化;要商业化,就必然会影响到纯粹的社区氛围,在内容和商业化的天平之间,这道难题仍待解决。
此外,为了提高内容社区的盈利能力,小红书也曾多次尝试“破圈”,开启新的流量利润增长极。
据小红书公布的数据,2021年,小红书社区内容泛化趋势明显,其中美食类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 230%,运动健身类增长 300%,民宿和科技数码类内容均同比增长超 500%,这也推动了平台用户构成的多元化转型。大量的男性、未成年人、老年人用户出现在小红书上,其中男性用户占比已达 30%。
不过,新用户的涌入必然带来与“原住民”用户的冲突,小红书近两年“含男量”过高也造成了不少女性用户的困扰。事实上,有不少男性用户是被小红书投放在虎扑等社交平台上的露骨广告吸引而来,这本身就与小红书及其用户一直以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背道而驰,所过之处留下不少“直男癌”言论,纷争不断,甚至对社区生态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与破坏,导致一些女性用户愤而离场。
如果说“女性”“美妆”等标签是小红书过去得以快速吸纳年轻女性用户的一大法宝,那现如今这些标签已成为了小红书想摆脱却又不敢摆脱、无法摆脱的“紧箍咒”。如何把握好内容社区与商业化之间的度、让新老用户和谐共存,都是小红书谋求长远发展所必须平衡的问题。
广告、电商均承压,小红书路在何方?
2 年前的 2020 年,瞿芳曾表示,“未来将会有更多品牌与用户共创产生,内容平台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小红书的变现计划。
受疫情影响,国民消费更偏保守,以往火热的新消费市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迎来一场降温,新消费品牌集体跌落神坛。
今年伊始,喜茶裁员传闻引爆市场,奈雪的茶股价腰斩,茶饮品牌一夜之间从“风口”走到了“十字路口”。其它品类也难逃一劫,餐饮赛道海底捞关店,亏损45亿;彩妆赛道的完美日记也步入亏损。
完美日记财报显示,其 2021 年前两季度的营销费用分别为 10.42 亿元、9.73 亿元,分别占当季总营收的 72.1%、63.8%。可高昂的营销费用并未转化为实际利润,相反,完美日记仅 2021 年上半年就亏损7.1亿元,4 年累计亏损 34 亿元。

完美日记彩妆产品
以往靠营销“打天下”的新消费品牌没钱了,流向小红书的广告投放业务增速也将放缓。
据 QuestMobile 报告显示,去年三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 1582 亿,不仅低于二季度的 1596 亿,而且 9.5% 的同比增速也较 2020 年同期的 26.2% 大幅收缩。其预计,未来两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增速还会持续下降,2022 和 2023 年社交广告市场规模增速预计为 16.4% 和 12.1%,较 2020 年巅峰的 28.3% 退步明显。
而小红书的广告业务是其主要营收来源,据 2020 年数据,小红书的广告业务营收 6-8 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 80%;电商 GMV 约 10 亿美元,占比仅为 15%-20%。
此外,小红书还面临着国内一众内容平台的“围追堵截”。抖音“种草”频道、淘宝“逛逛”、拼多多“拼小圈”、京东“种草秀”、腾讯“有记”,无一不是各大平台对种草赛道的押注,对广告业务的竞争也已经走向白热化。更雪上加霜的是,相比字节系,小红书并无巨量引擎一类成熟有力的广告工具,信息流广告的投放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带来理想的转化。
而小红书的另一增长极电商也因为缺乏配套的供应链、支付、物流等后端履约能力,以及长久以来用户形成的在小红书“种草”、上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拔草”的消费习惯,使其无法形成交易闭环,严重掣肘了小红书电商营收的进一步增长。

小红书App购物界面
2019 年,小红书刚开始探索其商业化变现之路,当时瞿芳肯定地表示,小红书未来的模式一定不是简单的抽成或抽佣。“如何帮助商家找到与消费者的链接,这是内心商业化的方向。”
如今 3 年已过,小红书的探索之路仍在继续。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zibang.com/1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