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城里,当然,如果说它非常小,也不准确,但是在我的印象里,它永远是一座可爱的小城。
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农村生活,夏天非常热,而那个时候会有一个推着自行车的人,车后面放着一个白色的箱子,箱子上总会盖着一床厚厚的棉被,这个人就是卖雪糕的。我的记忆有点儿模糊了,但是我看到那辆自行车,就总想狂奔过去。这是我很小的时候对冰淇淋的最初印象。
当我再大一点的时候,好像就没有这种形式的叫卖了,都变成了小卖部。小卖部里会放着一个双层冰箱。冰箱上下层的空间都不大,但是放着各式各样的雪糕。这些雪糕很多都是商家自己用橘子水兑的,兑好后冻到冰箱里,变成一种自制的雪糕。我记得那个时候我最爱吃的是一种不知道用什么水兑的,有一点柠檬味的冰棍儿。
再往后,这个冰棍儿就变了,有品牌了,但是即便有品牌,也是地方性的。我记得那会儿没有所谓的老冰棍,也没有单纯的雪糕,可能我们吃得最多的,就是现在一种复古款的“雪人”雪糕,上面戴着小帽子,下面有两个眼睛。那会儿吃得比较多的,还有我们当地叫“雪莲”的一种雪糕。这种雪糕其实就是一个冰块,我们需要放在嘴里去含化它。等到上小学的时候,我终于进城了。进城之后发现雪糕种类特别多,等到夏天的时候,我特别想买两个解解馋,就只能买一毛钱一块的冰块儿。其实那个东西就是一袋水,这个汽水的味道像现在的苏打水一样,柠檬味的,酸酸甜甜的。这种汽水包装上面还印着一个小天使,商家会在夏天的时候,把它冻到冰箱里,变成“小天使”冰块。冰冻以后,包装上面的小天使被挤变形,成为“胖天使”。
到了夏天的时候,就想吃冰淇淋,而且觉得自己如果能给喜欢的女生买冰淇淋,那真是了不得。小学的时候,我好像懵懵懂懂地喜欢过一个女生。于是我就攒了一周的钱,去小卖部给她挑东西,我想挑个什么呢?
我朋友说: “还是给她买个雪糕吧!
这雪糕又甜又冰,女孩肯定喜欢。 ”
我说: “好!买个雪糕。”买什么冰糕呢?我买了一个应该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一个碗装雪糕,这个碗叫“三色杯”,里面有咖啡味、草莓味、奶油味三种味道的雪糕,所以叫“三色杯”。我偷偷地把“三色杯”放到那个女生的桌洞里,等着她发现,但她一直也没发现。我们小的时候,大家都背着巨大的书包,放书包时也不看桌洞里有什么。而我送东西也不好意思放到桌子上,害怕被别人看见,所以她来了就把大书包塞入桌洞了。她可能一点儿也没感觉到,原来桌洞里还有一个雪糕。
从初中到高中我都是骑车上学,骑车的平均时长都在十分钟到十五分钟,骑慢点儿的时候,就会看到这小城市里的风景。
我们家那条路的两边都是大树,那些树干能有半米粗。我真不知道那树是什么品种,但是那些树长得特别高,没人修剪,于是那树枝就长得密密麻麻的。夏天的时候,那些树枝就会形成一个遮盖,把这条路完全遮住,全部都是绿荫。斑斑驳驳的树叶子里透出一束光,就那么一小束映到地面上,风一吹,影子随风摇摆,像青春电影里一样,现在想想真是美好。夏天的时候,在这条路上总会有一个老婆婆,老婆婆推着一个车,上面写着三个字:雪花酪。我们从来没见过这种雪糕,走近一看,是两口大锅,里面是一块冰疙瘩。冰疙瘩上面有淡淡的一点儿颜色,我们说尝尝,她就会拿一个小纸杯,开始给你刮。把这冰疙瘩一层层地刮成冰沙,然后扣到这个小碗里。扣到小碗里之后,她会往上面淋一点儿葡萄干,淋一点儿花生碎,还有芝麻,就这么拌一拌,然后交给你吃。那时这个冰淇淋已经很奢侈了,我记得小碗要三块钱,大碗要五块钱。
等到秋天的时候,路旁的树叶子由青绿变成翠绿,再到葱绿。葱绿之后,十月份到了,天气慢慢转凉,树上的叶子就会掉下来,铺满整个路面。因为没有清洁工人刻意去扫,路过的车辆会把它们轧到两边。我骑着车,走在那条路上,去上学。那个时候的自己穿个白色的T恤,再穿一件衬衫,衬衫一定不扣起来,让它能够随着风摇摆,因为觉得那样的自己很像青春电影里的主人公。
等到冬天的时候,雪落下来,压在树上,也会积压在路面上。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扫雪车、除雪剂。雪落在路上就是落在路上了,没有人会清理它,也没有人会把它铲在路边。下了雪就不能骑自行车了,所以我们都会提前十分钟出门,走路去上学。有的时候也会摔个屁墩儿,但仍然在那条V-路上不断地行走,不断地行走。这就是我对那座城市的概念。后来我考到了传媒大学,我是我们这座小城里第二个考入传媒大学的。第一次来北京,我愣了一下,因为觉得这座城市特别大,大到我有点想念那个四季分明的小城。大一的时候,学长们请客吃饭,车里学长们聊着饭后要吃个DQ(Diary Queen冰雪皇后)。车开到了朝阳大学城的门口,我们陆续下了车。来北京之前,我从来没有来过这样的综合性商场,走到滚梯前,学长对我说:“这个电梯是亚洲最长的滚梯,可以从一楼直达五楼,也是最先进的电梯,只有北京有。”我们从一楼一直到了五楼,不过当时的我却在想,刚才学长们聊的DQ是什么?
学长说:“就是冰淇淋啊!”我们乘着亚洲最长的滚梯,来到了这个英文名叫DQ的冰淇淋柜台前。然后我就在那儿看,学长为我买了一杯抹茶杏仁口味的冰淇淋。服务员开始制作,冰淇淋上加了夏果、榛子、杏仁,最后端在手里两杯,放到我们面前,跟我们说:“倒杯不洒。”学长说:“他说倒杯不洒,就是说把这个杯子倒过来,里面的冰淇淋不会洒出来,就证明这冰淇淋质量好,能挂杯。”哦,原来是这样,挺有意思。这是我对北京这座大城市里冰淇淋的第一印象,那个叫DQ的冰淇淋它可以倒杯不洒。当时的我在吃DQ的时候,觉得大城市的标志就是一定要有一家DQ。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回到家乡小城,我姐告诉我这里也开了一家DQ冰淇淋店,然后我们俩就迫不及待地去吃,我还是要的小杯抹茶杏仁口味。
只是我吃完之后说:“怎么觉得就是没有在北京吃的好吃呢?”
我当时觉得有DQ就变成大城市了,可是家乡还是我心目中的那个小城,没有变,一直以来都没有变,倒是有些想念雪花酪。现在说起DQ我也没觉得想流口水,只是偶尔想起来那个亚洲最长滚梯旁的DQ的味道,很青涩很新鲜,可是说到雪花酪,我真的觉得特别特别好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zibang.com/15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