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因被质疑“公益变生意”,#水滴筹#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一位发起筹款的网友说,因为自己在水滴筹上面留了联系方式,就接到一大堆电话。
筹款中介可以帮忙在水滴筹等平台上创建筹款链接,还有推手在微博、微信群内大量传播筹款信息。
整个流程,中介和推手各有一套。
并且能保证每天2000元以上的筹款效果,但是成功后要拿走70%的抽成。
还告诉筹款人“人在家中坐,我们给你筹钱”。

如果你对佣金有异议?那不好意思,中介们也会理直气壮地回怼:
“我们不帮筹,你们一分钱都得不到,自己有团队要养,需要赚钱”。
然后不再回复任何信息,没过多久把对方拉黑。

还有更狠的推广中介,要求筹款人在筹款链接中提供中介的收款账户。
中介要收了钱拿走抽成之后,再把剩下的钱拿给筹款人,能否真的拿到钱,全靠命了。
换句话说,爱心人士捐出去的善款,可能有近一半甚至以上都进了这些筹款中介的口袋,而病人拿到手的数字,不过是一点儿零头。
这消息一出,水滴筹立马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吓得赶紧声明:不是我们干的,都是黑中介的错。

看起来似乎没毛病,但仔细一想,又似乎说不过去。
中介借助你的平台做事,你作为平台能不知道?现在出事了,立刻把责任推给中介,自己干干净净。
如果这些“黑中介”跟水滴筹没有任何关系,善款是如何打入对公账户的?项目是如何立项的?资料是如何提交的?

我曾经一直以为水滴筹是公益事业,后来才知道,其实它是一个盈利机构。
在所谓的“爱心”,“关怀”的背后,是一笔笔冰冷的交易。
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大病互助平台之一,水滴筹被不少贫困病人视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但是现在,有人打起了这笔救命钱的主意,他们专门到医院寻找面临苦难的人,说帮忙筹集救治费用。
在这里忙进忙出的,除了医务工作者和病人家属,还有水滴筹所谓的“志愿者”,他们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交易场所。
我曾在医院陪护的时候,遇到过好多水滴筹的中介,清一色的衣冠楚楚,特别健谈!
语速快,言简意赅,最后都是熟练地给你留下名片。
记得有一次,有个中介多和我说了几句。
他说:现在治病,特别是大病,一般人家很少有钱够的,因此让亲朋好友捐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由亲朋好友再带动亲朋好友。
而且,措辞、发布技巧他们是专业的,效果更好,他给我看了几个成功范例的文案,筹款金额想要多少就写多少,求助故事模板化现场编。
当然有服务费,让我别担心,都是从捐款里出。
我当时只觉得有点尴尬,脸红,感觉在厚颜无耻罔顾事实地乞讨。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些人不敢做的。
为了更容易激发大家的同情,年龄在5岁以内、最大不超过8岁的患病儿童是中介们的首选目标。
业主群、宝妈群、老板群常常出现筹款链接,因为这三种群的群友,最容易对小孩患病感同身受。

有的人每周都来一条,卖惨卖的太过频繁了,因此,这些链接成了群聊当中的狗皮膏药。
中介拿了钱,就更加积极了,在群里互相换群,让人把自己拉进新群,方便推广更多筹款链接,说白了就是骗善款。

水滴筹官方表示,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在调查,已经关闭了800余起疑似筹款中介参与的项目,如果再发现一定会报警。
但这个查处力度肯定是不够的,为什么?
现在,代筹都已经成为一个分工明确、挣钱不少的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的具体操作步骤就是——
第一步,专门派人到医院寻找患上大病的病人,说能帮他们筹集治疗费用。等病人同意后,中介帮忙在水滴筹等平台上创建筹款链接。
第二步,发展下线,忽悠更多的人帮他们做推广,帮他们筹钱,这些推手在微博、微信群内再大量传播筹款信息。

第三步,结算金额,抽走三成以上的筹款作为“服务费”,抽成最高达到七成。

为了规避平台的打击,中介和推手之间会把链接转发者称为“推手”,“众筹”也用拼音缩写的“ZC”代替。
说起来,今天的筹款黑中介,其实有点类似于水滴筹此前布局的地推“军团”。
后者的主要工作也是在医院蹲点发放传单、寻找潜在的筹款发起人。
巅峰时期,水滴筹有1.6万多个地推员,覆盖了中国400—500个城市。
大家可以随便在一家招聘网站输入“水滴筹”的招聘搜索。
你会发现,有大量标有高薪的“筹款顾问”岗位,2021年水滴筹就将大量销售和营销功能外包给了第三方。

当然,整个互联网大病筹款行业并非水滴筹一家使用过地推扫楼模式,轻松筹、爱心筹等等,都曾派出海量地推员在医院里面拉单子。
一旦“筹人”见面,那就是分外眼红的事。

2020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水滴筹和轻松筹推广人员就因扫楼扫病房劝病人立项,碰到对手抢生意,发生了肢体冲突。
那病床上躺着的,哪里是病人,分明就是行走着的摇钱树,非得争个你死我活不可。
ICU里的重疾患者为了乞求活命,被迫成为机构用来向大众讨钱的招牌。

过去这几年,筹款发生了多起反转剧情,每回都引起全网热议:
德云社的吴鹤臣,家里在北京两套房一辆车,脑出血住院,看病花十几万,却在水滴筹上众筹百万,这才是真的躺赚。
还有南宁的邓女士,家里房子店铺都是好几套,开着奥迪众筹25万,女儿还在网上跟人对骂。
更恶劣的是,杭州一女子声称给父亲治病,水滴筹筹到20万,转头她就买了50万的车炫富,所以这是富人治病,穷人花钱?
当公益变成了生意,水滴筹到底能不能通过完善平台规则和风控体系,让“灰产”从业者无漏洞可钻?
对于这一问题,答案可能是无解的。
因为传统的风控,无论是金融风控还是电商风控,抑或是内审、保险之类,大不了把单子拒掉。
其实是不会对用户造成损害的,撑死了让用户不爽。

但是水滴筹这个模式,刚好是相反的逻辑。
因为那一头不是消费者,是命。是等待救命的人。
如果撤下筹款链接,有可能中断了病人全家最后的希望。
况且,出钱的也不是公司,而是其他捐款者,省下来也不是公司的钱。
他们想要活命,别管中介拿多少,对他们来说剩下的都是增量。
中介拿那么多合理吗?不合理!肯定不合理,这就是吸血。
但他们应该怎么办?打倒这种众筹平台吗?
在微观上来看,如果没有水滴筹,那些ICU里的病人连一分钱都拿不到。
但是,通过透支大众爱心、破坏中国公益信誉,只能导致大众的信任危机。
这其实是在毁灭绝大多数需要帮助者的活路,也是水滴筹暴雷的原罪所在。

水滴筹曾在微博表示“不盈利”,却又补充道“但水滴公司有其他盈利业务”。
真正的赚钱主力,实际是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保险业务水滴保。
既然刚刚动了恻隐之心为求助者捐款,不如继续掏钱为自己买个保险、买个互助保障。
“恭喜您被选中爱心健康互助金体验用户”
“点击领取专属特权”
“1元领取30万抗癌互助金”
“600万医疗保障金首月3元次月11.5元”
水滴公司的各种套路广告正式开始了收割韭菜的表演。
利用号称免费的“水滴筹”引流→低价诱导加入“水滴互助”→最终“水滴保”的保险爆卖。
可见穷人发起的筹款越多,水滴公司就能获得更多生意。
凭借做保险中介的这门生意,北京时间2021年5月7日晚,水滴公司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名头是中国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保险科技公司。

水滴上市首日并没有迎来大涨,股价跌近20%,从此一泻千里,至今股价跌了90%,目前股价1.09美元,总市值4.29亿美元,距离高点蒸发了约4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0亿元。
其实这已经充分表达了资本方的态度了:圈钱可以,实事不干!
从最初开始,资本就知道水滴筹一定会暴雷的,而且是一定会不停暴雷的。
水滴筹盈利的本质逻辑,是通过公益的概念和噱头,拉流量销售保险产品。
利润是来自于病人的故事,而不是来自于慈善的捐款。
再度“爆雷”出事之后,水滴筹发布了创始人兼CEO沈鹏的公开信,信中甚至狡辩,公众把水滴筹理解成了慈善公益组织是一种误解!
水滴筹就是商业模式有问题,管理不可能做得好,一旦出事就想甩给公益组织,怎么都是自己说了算。


沈鹏说:“大家的信任是水滴筹的基石!这一次我们辜负了爱心用户对我们的信任。”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现在,水滴筹你的基石没了。
因为你们的生意经,就是以善良之名,行人间极恶之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zibang.com/1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