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隐入尘烟》这部电影,你们看了吗?
现在各个平台到处都在刷屏。
我看过几个视频片段。
不得不说,海清演的实在太好了!
一脸褶子,晒得黝黑,苟着腰,颤颤巍巍,把一个患病的农村妇女形象演活了。
听说她为了演好这部戏,0片酬出演。
在村里待了10个月,连助理都因为条件太苦,受不了跑了。
她却毫不在意。
甚至在村里待那么久,都没人知道她是明星。
采访时,导演李睿珺说:
“她到的第一天就给她准备了一套衣服,带上头巾,穿上接近桂英的衣服。”
“她去的时候就让她素颜,每天裹个头巾,穿上大棉袄就在村子里边晃。”
“每天一瘸一拐的在村子里面走来走去,谁会想她是海清啊。”
不仅村里没人知道她,就连乡长和乡党委书记也没看出来。
去村里探班,刚好海清在拍一场坐在篱笆上,被男演员拖着走的戏。
他们看到后,硬是不相信那就是海清,说是冒充的。
导演哭笑不得。
结婚照那场戏,海清一直找不到状态。
因为拍照对她来说,会本能的带着演员的“职业素养”,刻意去找镜头。
而旁边的“丈夫”马有铁,却把握的很好,那种哪哪都不想看的感觉很对。
于是她就一遍一遍的看他的表演,还把他当做自己的表演老师。
要知道,她这位“丈夫”可是个没演过什么戏的农村大哥。
不怕扮丑,不在乎别人眼光,虚心向一个素人演员学习。
她真的完全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明星。
只要能拍好戏,面子什么的都是浮云。
敢丢脸也是一种本事。
在这点上,我很佩服她。
02
这部戏除了海清,导演李睿珺也是个狠人。
原本答应投资,疫情影响,投资方资金链断裂,没法继续投。
于是他只能一边用自己的钱垫付,一边拉投资。
拍完一期再找二期的钱,挨个去问。
到第三期时,他实在找不到人来投。
突然想起远在北京的嘉映影业覃总,结果一看兜里的钱不到2000块。
机票都买不起,只能坐十几个小时火车从甘肃赶往北京。
李睿珺说,拍电影找钱这种状态对他来说已经习惯了。
可想他找过多少投资人,陪过多少笑脸。
电影爆火后,接受采访时他说:
男主演身上的汗衫,是他要来的,原本是拖拉机师傅的坐垫。
影片中很多服装也都是他从农民家里收回来的;
鞋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而且,除了海清,大部分主演都是他的亲人。
男主马有铁是他亲姨夫;
运输粮食的老板,是他亲哥哥;
组织大家来献熊猫血的村长,是他父亲;
桂英嫂子,是他母亲……
这么“穷酸”又接地气的导演,我还是第一次见。
好在39岁的李睿珺,拍了十几年戏,终于迎来爆红。
这让我想起任正非的那句至理名言:
我要的是成功,面子是虚的,不能当饭吃,面子是给狗吃的。
03
我要永远信奉丢脸哲学。
求个机会别人拒绝了,那就再争取呗。
我前天线下粉丝会还跟粉丝讲,别人不理你是件好事,那说明你正在触达你配不上的人或事。
你正在追求这个世界,而不是匹配这个世界。
别人嫌你不自量力,然后你努力去尝试有点丢脸,所以呢?
有的时候最不重要的就是那点儿脸面和自尊心。
我老看名人往事。
看到郭德纲为了社团的发展, 去给节目当主持人。
去配合节目组,在最繁华的街道用直播的方式在透明玻璃橱窗48小时的展示自己的生活,除此以外,还需要配合群众进行相应的演出。
让渡自己的隐私权,舍掉自己的自尊。
好有感触。
想起自己创业第一年怎么养公司的,靠接商演。
审核过某某某品牌或者某某某活动,没有问题,就一场一场跑。
人家给我钱,然后我拿回去给员工发工资。
我第一次感觉,哦,创业就是,老板努力打工养员工。
别人看了会觉得没脸,但我觉得没啥。
你还能赚到钱去做想做的事,努力还能有机会得到回报,就已经很好很好了。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我觉得这个逻辑放在万事万物上,都讲得通。
一个人发自内心地看得起,看得清脚下的路,知道自己所做之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他就不惧任何白眼和指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zibang.com/11128.html